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委託本會組識香港學生參與的全球最大規模中學生科學競賽 —「第67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於5月8至13日在美國鳳凰城圓滿舉行。本港今年派出六隊共十二位同學參加此全球最大型的科學比賽,並以各自的研究與來自超過七十個國家及地區共一千七百名學生比拼,最終創下佳績,奪得2個三等獎、1個四等獎及1個專項獎,獲獎比例於全球參賽隊伍中名列前茅,成績驕人!

來自中華基金中學的方熙雯、鄧晴文、陳迺濤以「茶的力量 」奪得化學能源項目三等獎!「茶的力量」開闢了新的環保超電容製作可能性,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質構建所成的能量存儲系統,減低因處置內置的電容器而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此外,來自英皇書院的陳達毅、朱柏熹及李冠穎的作品──「鐵吸金胱」則獲得化學項目三等獎。他們發明了一種強磁性納米粒子「‪鐵吸金胱」,清除海裏的重金屬,解決水污染問題。而憑「用IAC檢測基因組資料的柏金遜病的突變基因(SNP)」獲得電腦生物及生物資訊學四等獎的朱定文則來自香港國際學校。該作品以短短2分鐘的時間,檢測出基因與癌症及柏金遜症等嚴重疾病的密切關係。而憑「自診螺絲、螺帽及墊圈」獲得美國知識產權法協會專項獎的朱文金、‪‎吳美可同簡敏賢則來自聖公會李炳中學,該作品可有效減少因大型建設或機器螺絲鬆脫而釀成的嚴重意外,因而成功獲得評判青睞。對此他們直言研究過程毫不容易,需要不斷地摸索、探求和改善。如今努力有所回報,感到十分高興。

這次代表香港參與大賽的同學還包括來自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王崧百及嘉諾撒聖心書院的徐麗瀅。他們的研究作品均獲得外國評審好評,並認為其研究具備有不俗的創新性和實踐性。此次所取得的卓越成績,令人感到非常鼓舞,我們相信新一代的香港學生在未來的科研路上一定能獲得更大成就,再次為港爭光。

按此查看得獎名單

按此查看得獎作品介紹

中華基金中學的方熙雯、鄧晴文、陳迺濤以「茶的力量 」奪得三等獎

英皇書院的陳達毅、朱柏熹及李冠穎的作品──「鐵吸金胱」獲得三等獎。

香港代表隊隊伍於比賽中與其他選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