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專題講座 了解國情 體味人生
第二十四屆「我的祖國—京港澳學生交流營」由本會與屬會香港新一代之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北京體育大學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合辦,帶領200位青年學生(香港80人、北京80人、澳門40人)於今年7月18至25日期間到訪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營中,營員到訪數間北京、天津的著名大學,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南開大學,參與多場專題講座。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馬衛東教授為營員講述中國歷史的發展及進程,充實了營員的知識量;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志民教授則詳述了中國經濟飛躍式的進步,鞏固了三地學生對祖國經濟發展現狀的認知;北京大學哲學系的程樂松教授為營員講授了人文學科的用處,除了簡述祖國在哲學方面豐碩的學術成就,更妙趣橫生地說明了人類知識、思維的奧妙。更為驚喜的是大會邀請了2008年81公斤級拳擊冠軍張小平,為營員講述何謂「更高、更快、更強和國家榮譽」,以親身經歷感動在場所有營員、鼓舞大家為夢想和理想奮戰,讓大家肅然起敬!
親訪遺跡 讀取歷史 感悟中華血脈
營員們攀登居庸關長城,當壯麗的風景一幕幕地映入眼簾,大家無不心潮澎湃,更體悟到前人保家衛國的偉大情操!隨後,營員參訪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館前舉行了莊重的哀悼儀式,為每一位把精神、身軀和人生無私貢獻給祖國的烈士默哀,銘記述說這段歷史的每一滴血淚。此外,港、澳學生對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較為陌生,拜訪周鄧紀念館,正正可以讓大家拜讀二人的豐功偉績、了解先人的無私貢獻。國家博物館則是記載了中華民族文明足跡的殿堂,在此走過的每一步,都能使大家歷經祖國的或榮光或滄桑,或奮鬥或悲痛。三地青年透過參觀活動,深刻地感受到祖國能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實屬不易,並在全面了解祖國後,深為驚嘆,更感自豪!亦讓我們明白,為了讓國家更好地發展,我們必須強大自身,為貢獻國家做好準備。
軍營生活歷練 驕陽之下重生
與往年截然不同的當屬軍事訓練營。香港營員甚少接觸這方面的訓練,而在這裡淺嘗了軍營的嚴肅、嚴格和嚴厲,雖苦卻感恩著我們還有舒適的房間、果腹的飯菜和可愛的朋友。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與同伴一起經歷磨練後,青年們一洗嬌生慣養的常態;透過團建活動,三地青年變得更加團結;與以往南轅北轍的生活,也使大家學會感恩。而今,我們在軍營的記憶猶新,更難忘的定當是我們一起喊過的軍人精神:「軍井未掘,將不言渴;軍灶未開,將不言餓;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將士冷暖,永記我心!」
歷經難忘時刻 凝聚三地青年
經歷八天七夜的旅程後,大家最難忘和不捨的是剛剛萌芽的友誼。在最後的惜別晚會上,營員共同組織最後的表演、載歌載舞送別朋友,把眼淚藏在最燦爛的笑容當中。我們以水代酒,也能喝得盡興,即使舞蹈滑稽,也能真誠地笑。在最後一次唱營歌時,「友誼連著你和我」和「同心」恰恰說中了我們的心聲,而每一句歌詞都無限地打動著我們,甚至有營員潸然淚下。我們的友誼才剛剛萌芽,但我們相信,這份情誼絕不會因為分隔三地而銷聲匿跡,而將情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