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banner

多年來培育數百位優秀科技人才、已連續舉辦11屆的「未來發明家培育計劃」,於今年加入新元素後優化為「創科M.A.S.T.E.R.培育課程」(下稱「課程」)。課程旨在培育具科學潛質及對發明有濃厚興趣的小學生,透過一連串的工作坊、講座及參觀活動增進他們的科學知識和動手能力。

本會透過面試取錄了25位精英學員,並邀請多位專業人士擔任導師,舉辦了15節多元化活動,讓學員對全球暖化、電子電路運作、環保能源、專利申請及第三世界的環保科技等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此外,今年更新增「BBC micro:bit編程工作坊」、「無人航拍機入門工作坊」及「3D打印機及鐳射切割機的應用」,為學生提供機會接觸近年較為流行的科學技術,寓理論於實踐,增強動手能力。

除了這些固定的課堂,課程還安排了多個參觀活動,包括到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零碳天地、「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和「第21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公開展覽,讓學員親身體驗本地的科學技術並了解本地現今的科技發展水平。

為了達到學以致用,課程要求學員設計創新發明作品參加「第21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使他們在製作作品時可互相學習、交流切磋、一同成長。我們更邀請曾於全國或國際性大型科學比賽中獲獎的少年科學家與他們深入交流、評價作品,幫助改善作品質素。令人鼓舞的是,今年有兩名學員分別於該賽事奪得一等獎與最優秀項目大獎(小學)以及二等獎,可見計劃成功培育出一批出色的少年創科人才,將來更有機會代表香港參加不同的全國以及國際性的科學比賽。

學員於最後一堂的成果分享會暨嘉許禮上,均表示此計劃擴闊了他們的科學視野,亦是他們邁向科研路上的踏腳石。

21

來自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的陳劭旻學員,於「第21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勇奪小學研究論文組別一等獎及最優秀項目大獎(小學)。

.jpg

學員參觀零碳天地,學習環保及可持績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