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於2011年下半年舉行了一期「珠三角考察體驗團」,共帶領120位高中學生及教師深入泛珠三角地區進行考察,足跡踏遍中山及珠海,主題涵括歷史、文化、教育、經濟等範疇,讓參加者親身進行考察和學習,認識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迅速發展,從而了解祖國社會的巨大轉變,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是次考察團帶領參加者親赴中山及珠海兩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曾出產國父孫中山先生及國民政府第一任總理唐紹儀等偉大人物,對中國近代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珠海市則是中國六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國內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近年積極轉型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孕育出強大的生命力。
適逢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的100周年紀念,考察團以「歷史文化考察與辛亥革命100周年」為主題,加強參加者對這件重要歷史事件的認識。而中山市作為辛亥革命主要領導人孫中山先生及國民政府第一任總理唐紹儀先生等偉人的故鄉,留下了一大批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景點,有助參加者了解辛亥革命的發展經過。大會安排參加者到孫中山先生的故居及其紀念館參觀,透過展覽中的介紹及照片,以及親身踏足其住處,參加者更深入認識到孫中山先生的成長背景及辛亥革命的核心理念。大會又帶領同學到孫文公園參觀,透過園內的銅像,同學們更加了解孫中山先生的形象,更感受到當地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之情,顯示出孫中山先生的巨大影響力。另外,參加者亦考察了國民政府第一任總理唐紹儀先生的故居「共樂園」。作為中國當時第一批的留洋學生,園內中西合璧的設計反映了唐紹儀開明的思想,而園內關於唐氐家族的展覽,顯示了唐紹儀及其叔父唐廷樞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加深了同學對當時歷史的認識。
除了辛亥革命外,大會亦挑選了改革開放作為是次歷史文化考察的重點主題。廣東省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地,而珠海市作為國家六個經濟特區之一,更是當時國家經濟改革試行的橋頭堡。而中山亦出產了一大批知名企業,顯示出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行程中大會帶領參加者登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根據地羅三妹山。1984年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於山上留下「不走回頭路」的名言,成為改革開放政策的指標。透過考察登山路上刻有鄧小平先生不同時期名言的石碑及鄧小平的雕塑,參加者更了解國家改革開放的推行情況。另外,為使參加者更了解改革開始的實際成效,大會帶領參加者到珠海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中山市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拜訪考察,了解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後的快速發展。在珠海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參加者不但認識到區內的整體佈局,更拜訪了區內著名的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認識到該企業在成立至今15年間,由一間小企業發展成產品遠銷歐美各地,並成為全球三大小家電製造企業之一的歷程。而在中山市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同學們了解到企業不斷推陳出新,由一家普通的爐具製造商,擴展成全球知名,並一舉奪得北京奧運,廣州亞運及新加坡青年奧運會等大型體育盛事的火炬研發權,顯示出國家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效。在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紹中,同學們通過短片認識到北京奧運祥雲火炬製作過程中克服的困難,使他們對中國的科技大為改觀,提升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
另一方面,大會亦帶領參加者考察了中山及珠海市多個文化景點,感受珠三角地區悠久而獨特的嶺南文化。首先大會安排參加者到暨南大學珠海分校拜訪,並與校內學生一同參觀校園及進行交流。過程中參加者認識到內地高等教育的最新發展,並知道了高中後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的基本資料。大會又與參加者到梅溪牌坊及全國最大的順峰山牌坊,認識到牌坊的基本設計,更認識到牌坊在嶺南地區的獨特意義。行程中大會又安排同學們到李小龍故居紀念館及冰玉堂參觀。在李小龍故居紀念館,參加者認識了該位武打巨星傳奇的一生,並參觀了李小龍位於順德的祖居。而在冰玉堂,同學們了解到廣東地區有關「自梳女」的生活狀況及其獨特文化。大會又帶領參加者到長鹿農莊,讓同學們感受嶺南水鄉的獨特環境佈局。透過考察獨特的嶺南文化,參加者在行程中尋找到自己的根,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與責任感。
詳細資料:
主題: 歷史文化考察與辛亥革命100周年
日期: 2011年11月17至20日(4天)
地點: 中山、珠海
參與學校: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天水圍香島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基督書院